體味攻略|台灣人很臭嗎?比較日韓與台灣人體味與預防體味的絕招|Haruka的100種生活EP.2

我是中日文主持人─劉宇彤Haruka

最近有則新聞:「韓國女生覺得台灣男生汗味太重,臭到無法逛街。」很多網友幫忙說話,大多都是提到「台灣天氣炎熱潮濕,流汗難免會有汗味。」

但體味真的是因為天氣嗎?

我身邊好多長期駐台的日本客戶和朋友,同樣生活在台灣,我卻從來沒有在他們身上聞過體味。

對於體味的疑惑就這樣存在我心中多年。直到看到韓國女生這樣說,我忍不住認真查資料,把台灣與日韓以「氣候」、「基因」、「文化」與「生活習慣」這四點比較,來釐清體味的成因。

這世界上越臭越好的東西只能有臭豆腐。(有網友補充說還有起司)應該沒有人喜歡臭味吧?希望這篇可以讓大家每天都香香的。

台灣人體味結論:體味有各種原因,但「生活習慣」影響最大。

1. 基因有差。非洲與歐美人體味較重,韓國人真的有天生香香優勢。

2. 體味成因複雜。有個體差異,與飲食、基因、生活習慣都有關。

3. 生活習慣是體味的差異關鍵,其中「衣服」和「洗澡」是重點。

4. 體味的感受非常主觀。體味是比較出來的,與生活經驗和文化有關。

5. 因為嗅覺麻痺,很多人會以為自己沒味道。無論如何,人人都要體味管理,因為人看重的是你是否已盡力。

台灣人體味與「基因」

根據研究(略),體味與基因有高度相關。產生明顯體味的臭味基因,在歐美人身上比較常見,但東亞人較少。

而無臭基因,100%出現在韓國人身上。韓國人真的就是流汗也是香的人種。(可惡真羨慕)

雖然沒有直接比較台灣人的數據,但就東亞平均的數值來看,日本人與台灣人應該都是屬於「不容易臭」的族群。甚至日本人的臭味基因約30%,中國人約20%,嚴格來說中國人比較香才對。

體味 濃→淡 簡略排行:

非洲>非裔美國人>美國白人>日本>中國>韓國

韓國人真的比較香!日本與台灣人不相上下。

台灣人體味與「氣候」與「文化」

韓國人就是有天生的香香優勢,所以韓國女生來台工作覺得台灣男生臭是很合理的。

好的,我們就不要跟韓國人比了,跟日本人比吧。

基因來看,最壞的情況下台灣人的體味應該跟日本人差不多程度。這時你可能會想:那是因為台灣跟日本氣候不同,台灣很濕熱的關係。

但像前面提到的,我身邊有許多長期駐台的日本朋友與客戶,我從來沒有在他們身上聞過體味。

我問了來台5年的日本男生朋友K,K覺得台灣男生體味重的人比日本多,問題應該是和洗澡與衣服等生活習慣有關。

一位在台灣工作的日本女生Kon在部落格提到:「在台灣工作最難忍的事情之一就是體臭。雖然很主觀,但大約7成的人都臭到令人難以忍受」。

Kon沒有提到性別,她認為台灣人真的都很親切,她也很不忍這麼想,但是臭味就是無法忍受。

同樣都生活在炎熱又潮溼的台灣,加上體味基因比例基本相同,為何日本人比較不臭?

大阪的除毛診所Micelle Clinic分享:「比起歐美,日本臭味基因的人占比30%算是少數,正因為這樣會特別留意體味問題。」

日本的文化是「不要造成他人困擾」,因為體味在人群中顯得突兀,所以會注意到別人的體味,同時也會留心自己不要產生體味。(可能有人說現在跟以前大不同了,但跟其他國家比較還是相對顧慮他人的。)

擁有這種文化認知的人,去到任何氣候的地區,基本上都會本能地避免自己產生體味。

我覺得這種自覺就是日本與台灣體味差異的最大關鍵,也是為什麼駐台的日本人還是沒什麼體味的原因。

另外,研究表示90% 到 92% 的美國青少年都會使用止汗劑和體香劑。

有位日本女網友在美國唸小學時,就收過學校的宣導單寫:「上學前要用體香劑確實塗腋下。」

日本人為了不成為少數突兀份子而管理體味,但在體味基因不利的美國人,也從小被教育要管理體味。

那麼台灣呢?好像兩者都沒有。

台灣人體味與「生活習慣」

【第一名:衣服】

我與鼻子靈敏的台日友人們共同想法:「發臭的人有很大比例是衣服沒洗乾淨。」

要能改善體味的生活習慣很多,如果一時之間無法全部做到,請優先確保衣服的乾淨程度。

尤其住北部的人,經常下雨加上住處不方便曬衣服,很容易導致就算洗好衣服,只要沒在5小時內晾乾,就會導致細菌孳生、產生臭味。只要穿著滿滿細菌的衣服,就算在冬天沒流汗也還是會讓一個人發臭。

此外,洗衣機內部潮濕發霉、洗衣精殘留都可能導致衣服臭味。所以洗衣機也要用「洗衣機清潔劑」定時清潔。

【第二名:洗澡】

.流汗就洗澡!使用抗菌或除臭成分沐浴精。遇到不能洗澡的情況,例如上班時就帶著乾淨的衣服更換。

.洗頭一定要洗2次。第一次是初步清潔表層汙垢,第二次加強清潔頭皮與髮絲。

.除了頭和腋下,「腹股溝(鼠蹊)」跟「耳朵後方」也是臭味來源,很多人會忘記洗這兩區。

【其他衛生習慣】

.出門前使用止汗劑。外出隨身攜帶止汗濕紙巾,流汗多、要開會或參加活動前用止汗濕紙巾擦拭脖子、耳後、腋下、胸口。

.皮脂與氣味會殘留在毛巾、浴巾、床單、枕套,要勤換洗,不然就會像煮火鍋一樣體味不散

.留意飲食,不要攝取過多動物性蛋白質與油脂。可多攝取蔬果與抗氧化食品。

台灣人體味與「嗅覺麻痺」:你可能不知道你會臭。

體味這件事,真的很難完全客觀地看待。

因為除了個體間差異,氣味也得經由比較產生。在韓國女生面前,原本自詡香香人的我可能我也是一個臭女生。氣味的好壞、有無與類型,都是比較出來的。

再講一個我很丟臉的故事給你們笑。

10幾年前我和前夫還沒離婚時,某次姊妹A子來我們家過夜。A子跟我借了浴巾洗澡,我拿了一條洗過的乾淨浴巾給她。

結果才沒多久A子就從浴室走出來,面有難色跟我說:「妳這條浴巾有股尿騷味ㄟ。」我拿過來聞了一下:「有嗎?我沒聞到啊。」

事隔多年,有一次去前夫家接女兒,我走進以前我晾衣服的浴室,我才明白A子當時在說什麼。

我跟A子講到這件事,她說:「妳那時候鼻子就爛掉啊,那個味道真的很誇張妳居然聞不到。」

很多人誤以為自己沒有體味,就像以前的我一樣只是嗅覺麻痺,已經聞不到自己長久以來習慣的氣味了。

大家去過不同的親友家嗎?是不是有的人家中有股「那個家族獨有的氣味?」

有的家甜甜的,有些家有點藥膳味,很可愛。也有些家都習慣穿著沒洗乾淨的衣服,用著有尿騷味的浴巾,而且不自知。

嗅覺與體味、生活習慣,也是一個家庭的文化產物。大家有機會可以思考這個問題。

所以,「我身上有味道嗎?」這種問題,問同溫層是絕對不會得到驚喜回覆的。建議問身邊那種有狗鼻子的朋友,或是愛乾淨的同事,讓他們用嚴格一點的標準審視你會比較安全。

台灣人體味:做了體味管理,但我還是有味道?

最後,就算你做了很多努力但還是有體味,也不要灰心!

我跟老公聊到體味的時候,他說有些人會吃口香糖掩蓋口臭,雖然你還是會聞到口香糖融合口臭的微妙氣味,但你會知道:「這個人真的努力了。」

我覺得人跟人之間任何相處,都只是需要感受到「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感受到你盡力了」的那股誠意。

就像有些人不喜歡小孩,其實是不喜歡「放任小孩胡鬧的父母」。只要看到父母有盡力管教,就不會那麼生氣。

對方的故意與無為,才是最讓人不悅的,這是為人的關鍵。

當然,每個人都有體味自由,你可以選擇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當個有臭味,或有香味的人。

只是臭味就像股市的黑天鵝,你很難預測會因為臭味帶來多大的損失。

反之,因為香香所帶來的好處真的太多了。如果你要選擇伴侶或面試新人,有兩個同等條件的人站在你面前,你會去選擇臭的那一個嗎?

關於「Haruka的100種生活

我會寫100篇和生活有關的系列文

如果你有相關疑問或煩惱,歡迎你寫信或私訊我,我會親自寫一篇文章回覆你。如果你喜歡看這個主題,歡迎你留言讓我知道,我會很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