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主持人會被AI取代嗎?不被AI取代的2個重點|中日文主持人的舞台說話術EP.9
不被AI取代的2個重點:思考自己的「核心知識」為何,以及現階段工作是否為「複雜的勞動?」
我是中日文主持人─劉宇彤Haruka
這一年來AI崛起,不少外語和文字工作者受到影響。大家或多或少內心都有著:「我能夠存活下來嗎?」的疑惑。
先前文案專家林育聖老師發文,表示自己正在對抗AI焦慮。他提到:
「只有當你知道越多最基礎的核心知識,你就越不容易被取代,不是你能成為那個行業的專家,而是你越會知道該往哪邊努力才會進步。」
以及當你在自己的領域遇到瓶頸時,最好的突破方式只有兩個:
1. 瘋狂練習,硬攻打破。
2. 去學習另外一個領域的最基礎核心知識。
也就是說,先掌握自己的的核心知識就是應對變化的起點。我覺得非常有趣,因此試著思考了一下自身專業的核心知識。
不被AI取代的重點1. 「核心知識」
以我是中日文主持人舉例,我覺得我的核心知識是:
- 聲音X視覺X語言 的整合表現。
舞台的口語表達不只有聲音或內容本身,而是必須兼顧這三者的平衡,並要能夠隨著活動屬性調整。
- 風險控管
活動前我需要在腦海模擬過流程進行,評估可能會有什麼突發狀況,並盡量去減少這些阻礙流程的問題。
- 串聯人事物的政治與文化力。
通常我主持的活動會有台日雙方重要人士出席,必須有基本的政治與文化素養,以釐清人與人、單位與單位間的利益關係。
- 邏輯整理,化繁為簡。
整理主持稿與產品資訊等文字內容,以及訪談來賓的口語內容,將其轉化為主要觀眾(聽眾)能夠理解的形式。
不被AI取代的重點2.「複雜的勞動」
今年1月參加臧聲遠顧問的產業趨勢講座,他提到一個不容易被AI取代的關鍵特色:「複雜的勞動。」意指非單一動作,而是由數個複雜且精細的勞動組成。例如水電工,就符合此條件。
雙語主持人的工作流程也是由複雜的勞動所構成,以上我初步提到的4點,其實就是「溝通」、「管理」、「整合」與「情感(人味)」的綜合展現,過程中必須融合情感與邏輯,並隨著人與環境的需求做出變化。
這些並不是現階段能夠產出文字並進行翻譯的AI就能輕易取代的複雜勞動。
「人生100年時代」才是重點
我認為比起AI出現,「人生100年時代」更是需要長遠思考的結構性問題。
「人生100年時代」的概念來自於《The 100-Year Life: 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日文版譯為《LIFE SHIFT 100年時代の人生戦略》,在日本是超級暢銷書。(台灣譯為100歲的人生戰略。目前已絕版。)
作者指出,2007年後出生的人可活到100歲的機率約為50%,迎來各人生階段有多種組合的「多段人生(Multi–stage life)」。
過往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已不足以應付快速進步的科技與高速流通的資訊。未來,我們都不可能同一份工作做一輩子,甚至會延長退休時間。因此,往後的「人生趨勢」可能會是:
受教育→上班→辭職休息→創業→求學進修→上班→退休(且60歲也不會是終點)
這樣高流動性的變化。
所以比起被AI取代,不如可以試著分析自己的「專業的核心知識為何?」、「工作是否為複雜的勞動?」以及「如果活100歲,我會想怎麼過人生?」
若想知道更多「人生100年時代」的相關議題,也可以閱讀我的好友─福澤喬的《當我們一起活到100歲:人生百年時代,日本教我們的那些事》
關於「中日文主持人的舞台說話術」
我會寫100篇和主持、活動、日文工作與說話有關的系列文。
如果你有相關疑問或煩惱,歡迎你寫信或私訊我,我會親自寫一篇文章回覆你。如果你喜歡看這個主題,歡迎你留言讓我知道,我會很開心的!
*文章所使用活動照片僅為參考。個人想法皆與品牌與企業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