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2020日文系畢業生,6大職場必備技能|正職、轉職、自由工作者通用(內附書單)

建議先閱讀上篇

在上篇提到了日語、文化、人際3點之後,下篇接著要提到社群經營、技能組合與觀念認知,並且附上我推薦閱讀的書單。同樣是日文系畢業生選擇正職、自由工作都通用的內容,此篇又更加適合已有工作經驗的轉職者!

4. 社群經營:經營自媒體能力

何謂「自媒體」?

"self-media/ we media. 是指普羅大眾化的傳播者藉由網路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人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範性及非規範性資訊的新媒體的總稱。意指在網路技術,由於部落格、共享協作平台與社群網路(如:臉書、Instagram等)的興起,使每個人都具有媒體、傳媒的功能。"

(維基百科)

以下是我認為「為何經營自媒體能力很重要?」的原因:

  1. 世界趨勢。
  2. 增加職業發展性。
  3. 線上履歷與作品,比線下檔案更有說服力。
  4. 展現個人特色。
  5. 累積所學、思想,讓表達在眾人面前更有份量。
  6. 釋放大腦壓力。

今年,我接觸到兩位求職領域的專家。其中一位提到:「如果有經營自媒體經驗者,更容易獲得面試機會。」而另一位則表示:「現在有許多職缺都需要會使用Adobe,如果畢業生已會操作,雇主就不需再花時間教,更有機會獲得工作。

由此可見,即便你對經營自媒體一點興趣也沒有,但若能擁有此方面知識與技術,將會為你的工作大大加分。因為社群行銷對許多公司而言已不可或缺,社群小編、影片剪接、行銷文案、精準投放社群廣告…等,都是現在相當受到重視的能力。

記得在我小學時,教室後面都有一台電腦,下課的時候都得跟同學搶著玩「彈珠台」;到了高中,有了「無名小站」,相簿與網誌功能開啟網路的圖文世界;大學時期,「MSN」通訊軟體豐富了交友圈與每個回宿舍的夜晚。網路平台與社群功能擴增,對於各階段皆是全新的資訊進化。而現在我們身處Youtube、facebook、Instagram、line…等「SNS大時代」,也看著許多Youtuber與KOL的崛起。

你曾經想過嗎?「當網紅比素人更多、人人都是網紅的時候,會怎麼樣?

我認為當人人都是網紅(在此等同自媒體工作者之意)之後,它也會像公務員、服務人員、技術人員、商務人士一般,成為普遍的職業。然而自媒體工作者唯獨與上述傳統工作不同的是:「它與其他職業互不衝突,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更自由多樣。」也就是你能保留自己的主要職業,與其同時進行,因此自媒體工作者也是各領域人士很好跨入的斜槓身份。如果真的發展得不錯,也是能讓你從正職工作轉為自由工作的強力籌碼,保留職涯彈性。

然而,自媒體的內容最終也會回歸到「本質」層面:你能產出怎樣的文字與影像影音?當自媒體的產出量越龐大,觀眾就不再像過去一樣,容易專注在幾位較知名的網紅身上,會越主動從中挑選自己想看的內容。因此,只要你在某個領域夠專業,就能產出「有料」的內容,讓想獲取該方面資訊的人成為你的受眾

在日商上班的人,就寫下日商血淚史(可能需要匿名);從事日文教職的人,就紀錄各種學生難題與有趣日文;有留日經驗的人,就統整自己從事前準備到當地生活的過程。不需想得太複雜,從自己喜歡的事物、熟悉的領域著手即可

而這些產出能做什麼?功能可多了。

除了拓展人際圈、認識更多的人、增加獲取額外收入的機會之外,當朋友詢問你相關問題時,你可以直接把曾拍過的影片、寫過的文章貼給對方。通常你會被問到自己專精領域的問題,都是那幾個,因此若能透過自媒體作品產出,一次歸納完整的內容,就能避免花時間屢次回答重複的問題。如果有演講邀約,也可直接從自己產出的內容當作題材。雖然經營初期與產出內容會有點花時間,但因為能多方使用,所以就長期面來說其實更有效率。而這些累積也是一種作品集,比起傳送履歷給雇主,這些在網路上流通的內容更顯專業

再來,如果你是個很愛東想西想、各種鬼點子不斷的人,那請寫下來,能夠試著整理成邏輯通順的部落格文章更好。當我們腦中想法太多,專注力就容易下降,就算睡覺也較難徹底休息。而透過書寫,能夠幫助我們大腦輸出這些想法,進而釋放大腦的壓力、提升睡眠品質。所以我開始寫作後,真的睡得更好了。

因此我現在去到校園,都會鼓勵同學們好好玩自己的社群。想成為Youtuber的同學,就開始拍片吧!喜歡美妝穿搭的孩子,每天更新OOTD,也許你就是下一個時尚KOL!無論你畢業要找正職工作,或是目標當自由工作者,經營自媒體的能力與經驗,都會為你的職涯加分。

5. 技能組合:提升技能組合的稀有度

如果你出身於日文系,且曾被戲謔:「讀日文的人什麼都不會。」那讓我告訴你:「讀日文的人,什麼都能做。」(適用於其他外文系)

《你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一書,作者蔡壘磊提到:「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依靠單一技能的狀況,技能都是組合著用的。被組合的技能越多,技能的擁有者就越少,要做好某事的門檻就會越高,競爭者也會越少,掙錢就相對更容易。(中略)我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學習攻陷那些被組合頻率最高的技能。」

這段話有兩個重點:

  ① 擁有的技能越多,越難被取代。就好比提升全能力的防具也比只能提升防禦力的防具來得難入手。

  ② 什麼是「被組合頻率最高的技能」?也就是使用領域廣、需求度高的技能,我認為日文就是。

以下我要分享一則真人真事,主角是我的好友A。

A從私立大學日文系畢業10年,她在大學期間並不是什麼認真的學生,日文能力也很普通,可以說光靠日文毫無競爭力。(我跟她很熟所以可以這樣講她,反正她也到處跟別人說我有整形。)她現在在一家代理相關的公司上班,在該產業中算很有名氣,而與她共事的同組同事,是具外語母語能力的名校畢業生。最近聽A說公司覺得人手不足,詢問A是否有管道找一位與她能力相當的人進公司?

但全台灣卻很難找到第二個A了。為什麼?

A在畢業之後換過幾份工作,從業務助理半年到百貨櫃姐近四年的工作經歷,直到交了一個泰國男友,因此為愛跟隨男友到泰國,也在曼谷唸了兩年的泰文。之後雖然分手,但回到台灣後開始運用泰文所學,從人力公司、進出口公司到現在的代理公司,因為「日文+稀有語種」的技能組合,讓她搭上東南亞發展的列車。

不只是市場趨勢與運氣,A的人格特質也為她加了不少分。面試對於「妳會剪片嗎?」這個問題,她立刻展現櫃姐時期的高積極度:「雖然我不會,但我覺得我的學習能力很強,我很有興趣也很願意學習!」習得剪片技能,在A的眼中是薪水以外的附加價值。(有注意到自媒體技能又出現了嗎?)

  目前A所待的代理公司,是將日本的數位內容代理到台灣,因為即將進軍泰國市場,所以需要同時會中+日+泰文的人才。像這樣,台灣代理商將日本產品或內容輸出至各國,例如東南亞,因此會需要有擅長東南亞語言的人才做為聯絡窗口,協助東南亞市場開發與業務。我認為,擁有「主流外語+稀有語種」技能組合的人,或許小眾但難以被取代。

關於以日文為主的技能組合,以下是我個人觀察到的基本搭配:

  ① 「日文+興趣」:兼顧生活情趣的人

  ② 「日文+技術」:專精日文與某項專業技術的人

  ③ 「日文+稀有語種」:以外文打天下的人

  當然累加的技能項目越多,個人特色就越鮮明,在職場上、自媒體的世界裡也越難被取代。若有機會,再額外寫一篇關於日文技能組合的文章說明細節。

  補充:如果想進日商工作,英文能力也非常重要!按企業屬性不同,英文甚至比日文更重要。

6. 觀念認知:多方學習時代已來臨

最後的觀念認知,我想建議日文系畢業生思考三件事:

① 一旦讀了日文,那就是一輩子的事,畢業只是開始,不是終點。

只要是靠日文吃飯的一天,就得繼續學下去。尤其自由工作者容易接觸到不同產業與不同客戶,所以更必須不斷補充各個領域的知識與外文單字。如果你還沒畢業,請拿到N1,再考BJT與J.TEST,然後攻略你有興趣的領域,把該領域的專有名詞慢慢練熟。

② 多方學習時代已來臨,但須切記至少要有一項達「精通」等級。

在第5點提到技能組合概念,我們身處的時代,已經不如上一輩大多專精單項技能。世界情勢瞬息萬變,例如武漢肺炎疫情,讓各行各業開始重視線上會議與遠端工作,實體活動轉為線上發表會,也讓許多校園老師不得不學習視訊軟體。若想在職場上不斷提升自己,必須經常意識「轉型」與「精進」這兩點。

我很喜歡《打造超人大腦:急速閱讀、寫作、持續進化,新手高速成長的逆轉方程式》此書對於跨界發展的看法。

作者鄭伊廷認為:自稱斜槓的青年,多半是東會一點、西會一點,自我定位很亂,對事業與薪水沒有幫助。若技能只停留在業餘階段,只能算是「嘗試」,不能稱為「精進策略」。他表示至少需有一個技能達「精通」70分階段(定義:一出手就能解決問題,甚至發明一套自己的方法),其餘跨界發展的技能只須至少達「高級新手」50分的階段即可。(定義:懂得基本規則,能夠解決基本問題。)

  我非常認同他的看法,這也是許多人對於斜槓容易忽略、但最為重要的前提。我擔心我太過強調技能組合的重要性,讓大家遺漏了這點,請記得,如果你的技能組合有日文,要嘛把日文練到精通,不然就是搭配的技能必須達精達。(我的好友A雖然日文中等,但泰文精通。)

③ 思考自己想過怎麼樣的生活?

在上篇與下篇我一共列出了6大必備技能,但這些終究是我個人認知。每個人對於「必備」的定義肯定不同。無論你選擇正職工作、自由工作,或正逢轉職之際,你想將你的生活、人生活到什麼程度?工作對你來說是什麼、你為何工作?

我認為工作就是生活本身。不斷磨練日文技能、把興趣發展成技能,讓我得到滿足與快樂。男友很佩服我總是把工作完全融入到生活,因為我可以每天一直工作,但卻不覺得自己在工作。有些人不停工作是出自於對金錢的不安全感,或是為了化解對自身能力沒信心的焦慮,這兩種我都曾經歷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我才知道自己現在正做著喜歡的事、過著想過的生活。

如果你認為工作只是為了賺錢、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那就維持之間的平衡;如果你認為工作等同生活,那就想想自己還熱愛什麼、試著把它變成能吃飯的工具。能夠「喜歡自己做的工作」或「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我相信大家的生活會很富足。

  祝大家工作與生活愉快。

  附上推薦書單:

2030轉職地圖:成為未來10年不被淘汰的國際人才Sandy Su

打造超人大腦:極速閱讀、寫作、持續進化,新手高速成長的逆轉方程式鄭伊廷

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 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理想生活提案劉揚銘

你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蔡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