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那些年我們掙扎過、迷惘過的事。

我是中日文主持人,也是JALO日本生活規劃師協會(Japan Association of Life Organizers)台灣第一梯認證講師─劉宇彤Haruka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為什麼要讀書?」從小到大的求學過程,不曉得想過多少次這個問題。但說是「想」,幾乎都是一種埋怨與不甘的抱怨,並沒有真正思考過背後的意義。

小時候媽媽經常告訴我:「現在要好好讀書,以後才能有好工作、才能賺錢。」後來我發現不只父母,連同身邊許多同學的長輩,都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我以前就讀的國中距離高雄新崛江很近。當時的新崛江,還是像台中逢甲、台北西門町一樣集結了美食與時尚,好不熱鬧!

段考的下午跑去逛街、拍貼,是國中時期的我最大的樂趣。記得有一次,某個科任老師曾對班上同學說:「你們現在不好好念書,以後就是跟新崛江那些人一樣去賣衣服。」語中充滿對服裝零售業者的歧視。

在升高中之前,我的成績還算不錯,至少有班上前10名。我不是典型的好學生,偶爾也會上課看漫畫、跟同學傳紙條,該享受的樂趣、該談的戀愛都沒少過。但在學測不盡人意、升高中後發現比自己厲害的同學大有人在,我開始失去自信與熱情。高中三年,我很少認真唸書,常常遲到早退、翹課跑網咖。逃避之下,也衍生許多家庭衝突,導致與媽媽關係劣化。

「好想趕快脫離這裡!」我常常想脫離當時念的高中、當時的原生家庭,但仔細回想,我真正想脫離的其實是當時的自己。

好好唸書→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學校→得到好工作→賺很多錢

這彷彿是我們7年級生的成長套路。這份對學習的焦慮、對自我表現的焦慮,長大成人後,更轉為對金錢的焦慮。

到30歲為止,我對工作與金錢總是汲汲營營,抱持著不安全感。直到後來接觸心理學、日本生活規劃術(註1)與種種社會歷練下,我才開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將生活調整成自己喜歡的樣貌。只買自己真正需要、喜歡的東西,做自己覺得有價值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越來越熱愛讀書與學習,因為我真的好想知道更多!

以前從沒有人告訴我,讀書與工作是這麼開心好玩!如果我早點明白,是不是可以少痛苦、掙扎幾年呢?成長過程,是不是可以多一點鼓勵與溫暖,取代嘲諷與貶低?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的男主角─隼人,就有著跟我類似的經歷。隼人原本小學成績還不錯,考上私立中學就讀後卻發現更厲害的同學比比皆是,逐漸喪失自信、對未來感到不安而抗拒上學。

為什麼要讀書 漫畫

本書第1章「工作是什麼?」,立刻點名「工作是為了幫助別人」,進而用一碗拉麵上的麵條、雞蛋、叉燒、蔥、筍乾、海苔等各種配料,說明我們日常生活周遭的食衣住行,都是由不同領域的人供給,這世界是需要透過多人的合作,才能建構的成果。而我們「付錢」,則是為了表達感謝的心意。這樣溫暖人心又兼具邏輯的解讀讓我很是衝擊!

為什麼要讀書 為了有好工作

看不到一個章節,就能了解為何封面上寫著「看過的大人紛紛感嘆:要是小時候看過就好了。」它不只是句文案,著實是那些年我們掙扎過、想不透的。

雖然從利他的角度切入,但也不淪為理想主義。還一併探討了人「一輩子要花多少錢」、「思考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喜歡與擅長的事物找到工作的方向,就連近年相當受到關注的「自由工作者」也有涉獵。沒有絕對好或不好、輕鬆與不輕鬆的工作,每一份工作與職業型態都是價值/酬勞/自由/風險/喜好的取捨,端看個人的價值觀而定。

本書雖然設定為國小中高年級以上適讀,但我覺得它是本不分年齡適讀的書籍。尤其第5章「連大人也不知道的未來工作」,連在職場打滾已久的社會人士也能得到不少收穫。畢竟現在的社會瞬息萬變,許多傳統產業不免需要創新與轉型,職種與分工更是不如過去10幾20年前般單純。身為現代的大人,教育下一代之前必須先所有認知,是為了不再陷入過去那套「成績=賺錢,把書讀好=做好工作,做好工作=穩定生活」的思維。

我問了今年升上小一的女兒:「妳以後想做什麼工作呢?」

「我想開直播!」她回答。可能是因為她經常看著爸爸開遊戲直播的身影。

「那妳覺得開直播需要會什麼?」我又問。

「嗯…要會打電動…要會日文…」她邊在我的追問下邊思考邊說。

「是不是還要能讓觀眾開心?因為工作就是要為了要幫助別人對吧!所以還要學習怎麼說話。」

「嗯。」她給我肯定的回答。雖然我也不知道她到底懂不懂。(大笑)

為何我們要唸書、學習?就是為了能夠擇我們所愛的工作!

我推薦本書的閱讀方式:

  1. 閱讀目錄,針對章節標題思考自己的答案。
  2. 閱讀內文,比對自己的答案與本書想傳達的價值觀。
  3. 思考目前的生活與工作,是否為自己想要的?為什麼?
  4. 邀請孩子共讀。國小可由老師家長引導部分主題,可以直接選擇任一章節切入;國中以上可由孩子自行閱讀,或者一起討論。
為什麼要讀書 改變工作型態

和小一女兒研究1990年和2017年日本小學生「最想做什麼工作」的職業排行榜,隨時代不同,職業風氣也真的不同了!2017年後,許多小男生都夢想成為Youtuber呢!

誰適合閱讀本書:

  • 喜歡看漫畫的人。
  • 喜歡看圖表與數據的人。
  • 想了解讀書意義的學生。
  • 想找到就職方向的學生。
  • 從事教育與學生輔導相關工作者。
  • 想和孩子聊聊工作與金錢的家長。
  • 想鼓勵自己或晚輩活出幸福人生的人。
  • 想思考生活價值觀的人。
  • 對現在職場與工作感到迷惘的人。
  • 想重新思考人生意義的人。
  • 想送給孩子一本對人生有助益的好書的人。
  • 想找一本書與孩子一起讀。

偶爾去校園演講時,我都一定會鼓勵學生:「不要太聽話。」並非鼓吹學生叛逆,而是要大家獨立思考、主動了解最新的社會脈動。本書最過癮的,就是在最後告訴讀者:「不要只做好孩子。」這完全療癒了我的內在小孩。原來,我們真的可以不乖。

我一直覺得孩子的感知能力非常強,判斷是非與選擇的能力並不輸給大人。擁有「新手強運」的孩子們,只要能找到自己的信念便能所向無敵!鬼滅之刃的炭治郎、火影忍者的鳴人,不就是如此嗎?

結局隼人究竟有了甚麼樣的改變呢?這就留給大家自行品味了。

其中,本書最令我感動的一幕:

活在當下

今天也要活在當下哦。

購書連結:

l 博客來 https://reurl.cc/Oqv88r

l 誠品 https://reurl.cc/Q3Xkko

註1:「生活規劃術(Life Organize®)」一詞,為日本整理收納產業的流派之一「日本生活規劃師協會(JALO, Japan Association of Life Organizers.)」註冊商標之語彙。生活規劃術提倡整理之前,必須以「人」為主角,先從思想與情感著手,再進而探討「物品」與「空間」的問題。因此,生活規劃術並非一個固定的方法,而是一套能夠為每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整理方法」的學問。(詳見https://www.harukaliving.com/lo)

*書籍內頁版權為采實文化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