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囤衛生紙?五個囤積的心理
為什麼要囤衛生紙?五個囤積的心理

這波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看到了各國對應方式與態度的不同,形成許多有趣的社會現象。

大約2月初,先是台灣掀起囤積衛生紙的風潮,後續日本也跟上了這股「流行」,甚至在疫情初期對於肺炎影響不大的歐美國家,也在近期開始搶購物資。不論是衛生紙或是食品等民生用品,不乏在新聞媒體上看到貨架清空的畫面。

「究竟那些人為什麼要囤衛生紙呢?」

日本的「生活規劃術(Life Organize ®)」以「人」為核心,分析與「物品」和「空間」之間的關係。

而「人」要探討的絕大部分為思想,因為思想主導我們的行動,所以在規劃物品與空間時,必須把人的思想一併納入考量。Haruka以此角度,粗淺分享我觀察「囤衛生紙」個人的5個原因:

1、資訊不足(正確な情報が不足)

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在資訊爆炸的現代,何以資訊不足?每天睡醒,我們滑開手機、打開電腦與電視,不只是來自各大媒體的資訊,還有社群平台的轉發消息,數量龐大與傳播快速到我們的大腦習慣被動接收,鮮少有判斷對錯的餘力。而台灣掀起的衛生紙搶購風潮,正是來自於「衛生紙原料與口罩相同」的錯誤謠言。

資訊量大、傳播快速、容易取得資訊以及發送資訊的媒體來源太多,所以才難以取得「對自己最有用的資訊」。明明是興趣同好群組,卻有成員瘋傳毫不相關的網路農場文,若只有一個群組也就算了,但我們可能有家族群組、公司群組、專案群組、團購群組…若每個群組的每位成員都傳來一個分享連結,那我們一天會需要消耗多少精神力與時間在吸收資訊?何況,如果這些為以訛傳訛的錯誤資訊,那會有多少人被誤導?

因此嚴格來說,「資訊不足」包含了「錯誤的資訊傳播」與「無法效率地獲取有用資訊」。這也是活在現代的我們必須從日常生活中練習的,主動思考自己應該過濾什麼、參考什麼,為情報做好管理。

2、過去曾有匱乏經驗(物足りなかった、大切なものが失われたなど過去への執着)

過去經歷的情境,會影響我們往後的思考與判斷。去年,我與楊聰財醫師在蘋果日報Video Talk上淺談囤積症時,我們對於造成囤積傾向的原因擁有一樣的共識。

過去曾有匱乏經驗的人,不論是貧窮記憶,吃不飽穿不暖;或是珍視的人事物遭到剝奪,就很容易在往後的行為上產生補償心態,例如無謂購物、囤放大量物資,甚至「囤積症」是連明顯為垃圾的物品也難以放手。

因此,許多的囤積行為很容易發生在老人身上,因為他們曾經經歷過戰爭,或是活在主食為番薯(還不一定有得吃),白米與蘋果為奢侈品的時代。

當然「囤衛生紙」這個行為,與囤積症的距離還是太遠了。不過可以留意看看:身邊的長輩是否容易「買很多」或是「帶很多(不管用不用得到的)東西回家」?或者,平常那位看起來冷靜理性的親友,卻開始買衛生紙回家囤,或許對方在小時候曾有因為家境清寒而吃苦的一段過去,因為肺炎疫情的大眾情緒催化了那份記憶。

他們只是:「不想再像以前那樣了。」

3、對未來感到不安(未来への不安)

對未來感到不安的人,多是伴隨上述過去曾有匱乏經驗而來;當過去的經歷在我們心中埋下種子,往後長出的根與葉,都會是焦慮的循環。

例如我,雖然印象很薄弱,大約在6、7歲左右,家中曾經有過比較辛苦的時期。連幾百元上市場買菜的錢都有困難,而努力籌錢的媽媽,就養成了我常告訴自己要有錢存錢、對金錢非常沒有安全感的習性。(不過隨著心態的調整,現在已經放鬆非常多了!)

也有另外一種,是近期因為疫情影響,導致原訂計畫受到干擾、擔憂自身與家人的健康、收入減少、甚至陷入生計的危機,而開始對未來感到不安的人。沒有生意上門,但貸款與帳單不會因為這樣放過自己,隨著時間一點點地流逝,距離繳款日更近,現階段心中的不安與恐懼就延燒成了燎原之火。

為了別讓心中的擔憂發生,「必須做點什麼!」的未雨綢繆,會讓人從距離自己最近的事物下手。

4、群體同儕效應(皆そうしてるから)

或許我們不一定有過去的辛苦經驗,對於未來也保持樂觀,但即使是這樣的人,可能最後會因為:「大家都買了…」、「連誰誰誰都這麼做了…」的他人因素,開始懷疑自己不同於他人的態度與作為是正確的嗎?

別說是疫情期間了,平常我們在家庭、公司、學校等群體環境中,就經常因為他人的態度言行影響自己的內心和決策。群體同儕效應,實在是一股很難抵擋的力量,我也覺得這點普遍成了多數人加衛生紙戰局的原因。

即使在眾人皆醉我的獨醒的最後,也可能會衍生出「別人再這樣搶下去,會不會等到需要時,換我沒得買了?」的不安全感,這也與上一點「對未來感到不安」連結。「不安」,是不是一個很容易使我們亂了陣腳的心魔呢?

5、需要認同感(人に認められたい)

在肺炎流行初期,從口罩熱銷到短缺、緊急加開產線,一罩難求的市場中,口罩一度成人人趨之若鶩的物品,存量足的人如果發文分享自己搶到口罩的成果,還可以得到羨慕的眼光。每個特殊的時期與環境中,都有其最流行、稀有的物品,你能掌握住它,或是擁有得比別人多,就能展示自己的身分,也就容易獲得認同。

衛生紙搶購潮,雖然不知道它從哪竄出,如果能夠搭上第一批列車、成功把衛生紙帶回家,「家人一定會稱讚我吧!」甚至可以讓以前嫌棄自己「買這麼多幹嘛」的家人改口:「你真的太有遠見了!」讓自己在家中(或其他群體中)的地位大幅提升。所以這對平常在家中被小孩或父母嫌棄的人而言,就是個可以獲得掌聲的好機會了。

那麼,到底什麼不好囤,偏偏是衛生紙?
因為門檻低。

衛生紙價格便宜、入手簡單,能以最少的錢,得到最大滿足。富存在感的實體份量,更是大面積地填補了內心。當我們焦慮時,就像溺水,第一時間會伸手試圖抓住離自己最近的浮木,沒有餘力思考如何上岸的縝密計畫。

因為錯誤資訊散播,誤以為原料短缺而採取行動;因為喚起過去曾經匱乏的記憶,所以需要某項物品填補空洞;因為對未來不安,所以必須採取行動減緩焦慮;或同儕之間的影響、需要認同感,以人際為出發點的搶購,不論原因是什麼,衛生紙都能快速簡單地達成背後的解決方案。

我們每個行動,都反映了內心。說到底,是外在因素,也就是肺炎疫情引出了內心深層的問題,促使我們採取「安撫自己內心」的緊急措施。

然而,「真的需要囤衛生紙嗎?」

在了解供貨情形、查詢官方消息與有力媒體資訊後,我有了自己的答案。你有你的答案嗎?What’s your way?